2025年5月至6月,武汉市砺志中学校园内,一场以“书香新时代 ‘典’亮新征程”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热烈启幕。从晨读时《朝花夕拾》的墨香漫溢,到暮色里《石壕吏》的悲怆上演,学校以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”为锚,串联十二部统编名著,构建“阅读—创作—演绎”的立体场域,让经典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标本,而成为少年们可触摸、可对话、可重构的精神原乡。
手抄报:指尖流淌的文化拼图
5月24日,九年级与启新班 以A3纸为画布,展开“‘典’亮少年心”的创意角逐。问津二班秦梓鑫的作品中,Hello Kitty的萌态与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“奋斗箴言”碰撞出反差萌,2厘米留白处的水彩斑驳,恰似“成长本就带着不完美的诗意”;立德二班王文博的作品AI浪潮澎湃,是少年探索人机协作新篇。借智能工具破茧,以创新深耕未来,在科技沃土逐梦,共赴无限可能的星辰征途 。
情景剧:古诗里的活态剧场
5月30日,二楼会议室 ,问津一班将杜甫《石壕吏》搬上舞台,以“时空折叠术”引爆全场:老妪手中印着“杜甫的包裹”的塑料袋里,藏着“三男邺城戍”的军帖与“出入无完裙”的枯草,这枚“现代符号炸弹”,将安史之乱的生存困局炸成当代人触手可及的痛感;差役的武汉方言呵斥与老妪的哭腔白话,让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”的悲怆跨越千年;当老妪僵成“活雕塑”诉说绝望,杜甫扮演者的轻触,更将“记录者”升华为“共情者的精神在场”。
语文教研组长尹伟玲老师说:“他们没有复刻苦难,却让老妪的泪水滴在当代人脸颊——经典的力量,是让千年后的少年仍能触摸人性温度。”
创意写作:旧瓶新酿的成长寓言
5月31日 ,“神秘的快递”与“宝葫芦的愿望”两个命题,催生出无数“旧经典照进新现实”的成长寓言:启新四班霍梦宇将四季装进快递盒,让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的自然观察升华为“与天地共生”的生命觉醒;同班胡瑞煊改写《宝葫芦的秘密》,让“中考圆梦”的魔法化作“放下手机、翻开书架”的日常行动,借宝葫芦之口道破“努力的果实不需要魔法见证”的真谛。
这些方格间的创作,恰似两场精妙对话:霍梦宇将课本四季名篇酿成“五感交融的鸡尾酒”,胡瑞煊把童话魔法熬成“直面现实的醒酒汤”——经典的内核,在少年笔下完成最鲜活的现代转译。
朗诵赛:声音雕刻的精神丰碑
同一场域,朗诵赛的声浪与情景剧的余韵共振。启新三班集体诵读《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》,“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”的声浪撞向穹顶;问津一班以《何以华夏,何以中国》为纲,串联甲骨文到活字印刷的历史脉络,用平仄韵律叩问文化根脉。
当《青春中国》的蓬勃朝气与《长恨歌》的深情婉转交替上演,“风雅颂”的千年余韵,在青春之声中重焕光彩——这是少年们献给经典的“声纹密码”。
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武汉市砺志中学的孩子们以一场场有温度的读书活动,为少年筑起了精神护城河。下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晨,愿你也能接过这份文化炬火,在新征程的航道上,书写属于中国少年的文化华章——因为,经典的传承从不是复古,而是让古老智慧成为青春的底气 。
来源:教务处